2002年6月12日,仙台市体育场的暴雨中,33岁的巴蒂斯图塔跪倒在草皮上。阿根廷1-1战平瑞典的终场哨响,宣告了"战神"职业生涯最后一届世界杯的落幕。这个画面,成为无数80后球迷心中最扎心的世界杯记忆。
"当我看到替补席上的克雷斯波时,就知道时代要翻篇了。"——巴蒂在自传《终场哨》中这样写道
1994年美国世界杯,25岁的巴蒂初登舞台。尽管阿根廷止步十六强,但那记对阵希腊的"巴蒂GOAL"——禁区外爆射轰开球门右上角,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个留着金色长发的潘帕斯雄鹰。当时的解说员激动地喊着:"这简直就是把足球踢成了炮弹!"
那年他30岁,正值巅峰期。后来接受《法国足球》采访时他坦言:"如果那球进了,或许阿根廷能走到最后。"
带着脚踝伤势强行复出的巴蒂,在小组赛对阵尼日利亚时头球破门。这个进球让他成为阿根廷队史首位连续三届世界杯破门的球员。但谁也没想到,这竟是他世界杯生涯的最后一个进球。
届次 | 进球数 | 经典时刻 |
---|---|---|
1994 | 4球 | 对阵希腊上演帽子戏法 |
1998 | 5球 | 对牙买加梅开二度 |
2002 | 1球 | 小组赛头球绝杀尼日利亚 |
如今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,仍有街头艺术家在墙壁上绘制着巴蒂庆祝进球的涂鸦。对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球迷来说,巴蒂代表的不仅是暴力美学的射门,更是一代人关于世界杯最纯粹的热血与遗憾。